最近被老爸安利了一本人體保健的書,叫《人體使用手冊》。通常對這類用中醫理論做基礎的保健書,我都是敬謝不敏的,因爲這類書大多就是用傳統文化做了個包裝,用中醫理論把自己弄得神乎其神,讓人懷疑書寫出來是不是讓人看懂的。而《人體使用手冊》讓我產生了興趣,且打算按照書上建議實行一下,卻不是因爲上面把人體的運作比作信息系統,而是它對人體的保健,提出了普遍適用,簡單可行的所謂調養血氣「一式三招」:
- 敲膽經
- 早睡早起
- 按摩心包經
按書中的理論,人體大多數顯形和隱形的毛病,都是因爲血氣不足。而這個問題,可以通過這「一式三招」解決。
早睡早起就不必說了,“敲膽經”和“按摩心包經”,是一個每天二十分鐘內可以完成的事項,書裏給了切實可行的方法,難點大概在於堅持。
鑑於我自己貧血、肥胖這些書裏提到的症狀都有,我打算試一個月,看看有沒有用。
不過,當想認真實行時,我發現書裏說得簡單,但文字和圖片說明還是不夠,找穴位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。
敲膽經
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,用力敲打,每敲打四下算一次,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,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。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,因此必需用力,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,才能有效刺激穴位。
《人體使用手冊》
要從一幅圖看出這四個穴位在哪,也真是考驗人的中醫水平。
當然了,文中也有關於穴位的文字描述:
環跳
側臥屈股,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尾「骨+氏+一」骨裂孔的聯機上,外1/3的交點處取穴
功能:祛風化濕、疏通經絡
主治:腰胯疼痛、半身不遂、下肢痿痹、遍身風疹、挫閃腰疼、膝踝腫痛不能轉側
備註:足少陽、太陽之會
風市
1.大腿外側,膕橫紋上七寸,大腿外側中點
2.直立垂手時,中指端止點處取穴
功能:祛風化濕、疏通經絡
主治:中風半身不遂、下肢痿痹、麻木、遍身搔癢、腳氣
中瀆
取法:在大腿外側中點,膕橫紋上五寸處取穴
功能:祛風化濕、疏通經絡
主治:下肢麻痹、麻木、半身不遂
膝陽關
取法:在陽陵泉直上3寸,股骨外上骨果上方凹陷中取穴
功能:化濕散寒、疏通經絡
主治:膝臏腫痛、膕筋攣急,小腿麻木
只不過,寫這些取穴方法的人,沒想過看的人不知道什麼是“陽陵泉”,什麼是“股骨大轉子”嗎?
於是,我不得不搜了相關穴位經絡的圖片和視頻,也順便放在這裏,做記錄和參考。
經絡圖網上隨便一找就有,但是這要直接能看懂就有鬼了。
萬幸,敲膽經保健的方法也不是作者原創,所以還能找到些好懂點的示意圖:
當然了,這圖也就是幫我記住四個穴位的大概位置,具體怎麼找穴,還是看視頻比較直觀。
下面是我在YouTube上找到的關於這幾個穴位的視頻。視頻裏面還有解釋敲打和按壓方法。和書裏的方法有些不同,不過大致功能倒是相仿。用哪個辦法,那就見仁見智了。反正至少用來找穴位的話,這些視頻都講解得很好。
按摩心包經
每天在每個穴位按摩2-3分鐘。
心包經之外,應再按摩任脈的膻中穴(兩乳之間)和膀胱經的昆侖穴(外側腳踝後方腱前凹陷處),其中昆侖穴的按摩應在按摩心包經之前實施,這樣比較容易將心包積液排出。
《人體使用手冊》
心包經倒是比膽經簡單許多:
但是要按的穴位卻比膽經的穴位多了。
天池
取法:乳頭外1寸,當第四肋間隙中
功能:寬胸理氣,止痛消腫
主治:胸悶、心煩、咳嗽、氣喘、胸痛、瘰藶、乳癰
備註:手厥陰、足少陽之會
天泉
取法:腋紋頭下2寸,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分岐之間,伸臂仰掌取穴
功能:寬胸理氣,止咳寧嗽
主治:心痛、胸脅脹滿、咳嗽、胸背及上臂內側痛
曲澤
取法:仰掌,肘部微屈,在肘橫紋上,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取穴
功能:清心鎮痛,和胃降逆
主治:心痛、善驚、心悸、胃痛、嘔吐、咳血、轉筋、熱病、煩躁、肘臂痛
備註:合穴
內關
取法:仰掌,於腕橫紋上2寸,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
功能:寧神鎮痛,疏肝和中
主治:心痛、心悸、不寐、癲狂、癇證、胃痛、嘔吐、熱病、肘臂攣痛
備註:絡穴,別走手太陽
勞宮
取法:屈指握拳時,中指指尖所點處是穴
功能:清心安神,消腫止癢
主治:心痛,癲狂,癇證,嘔噦,胸脅痛,吐血衄血,大便血,咳喘,口瘡,舌爛,口臭,鵝掌風。
備註:滎穴
中沖
取法: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
功能:開竅醒腦,泄熱清心
主治:中風、中暑、昏厥、急驚風、熱病、吐瀉、耳鳴、心痛
特別提一下內關穴,這個大概是武俠小說裏說的脈門。據說也是個急救穴。
穴道太多太麻煩。於是我找了視頻示範,比書的方法簡單:
這個視頻一句話總結就是,在天泉和曲澤穴中間,即上臂中線上腋窩下三指至肘窩之間,找最痛的點按壓,三到五分鐘。
此外就是膻中穴和昆侖穴。
文中對膻中穴有詳細介紹,對崑崙穴倒只有簡單的“外側腳踝後方腱前凹陷處”。
膻中穴
特性:對應七輪中的「心輪」。屬於奇經八脈中的「任脈」,任、督二脈是人體的兩大高速公路,所以它的交流道機能不同於一般的十字路口。所謂「氣會膻中」,腦是髓之海,膻中是氣之海,本穴屬於八會穴之一,所以效用非常廣泛。
位置:腹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之交點,女性取第四肋間隙之中間取穴。
作用:心情鬱悶,胸中有悶氣無法發洩,本穴具寧心神,開胸除悶,降氣平胃等作用,此外,對呼吸系統及神經衰弱具特殊效果。
刺激方式:用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壓,每次約五秒,休息三秒,共約五回,可自己體會斟酌加減時間或次數。
《人體使用手冊》
於是我特地找了崑崙穴的視頻:
其中,取穴的方法在2:30。
視頻還提到,按膀胱經的穴位,下午三到五點效果最佳。建議的方法是左右各彈撥一百下。
順便,我還找到了一個拍打心包經,按壓膻中穴,據說可以治失眠的視頻:
實行體驗
我就試了一天,有沒有效果不敢說,只來說說這個辦法好不好實施吧。
我用了大量時間找相關穴位的位置(成果看上文),怕點錯穴出問題。不過找到位置後,要每天實施,還挺簡單的。
敲膽經,每一邊五十下,四個穴位,敲完不到兩分鐘。兩邊加起來,不到四分鐘。
這個上班上得類想休息的時候就可以做。在辦公室的話還怕同事投來異樣目光,現在大家都在家辦公了,倒是沒了這方面的煩惱。
至於按摩心包經,我覺得書裏說得不夠具體。起碼,應該說說“按摩2-3分鐘”是怎麼個按摩法吧?是一直按着,還是揉,還是按幾秒停一停什麼的。對於昆侖穴,更是連時間都沒說。膻中穴是說得最清楚的。
所以,對於崑崙穴的按壓,我是跟着視頻的,也就是每邊彈撥一百下,大概用時一分鐘。兩邊下來,也就兩分鐘。
對於膻中穴,“每次約五秒,休息三秒,共約五回”,所以是三十七秒。
至於心包經的穴位,我不確定是不是按圖上顯示的那幾個,還是要把心包經所有穴位都按完。如果只是圖上的,每邊有六個,加起來足足有十二個。就算每個只按兩分鐘,加起來都二十四分鐘了。以我對自己的了解,我不覺得我有這個耐心。所以我還是傾向於跟我找到的視頻做。
那個心包經拍打的視頻就挺簡單的,每邊手臂拍七下,拍三分鐘,兩邊加起來也就六分鐘。
或許時間越長效果越好,但是凡事量力而行。對於打算每天都做的事,還是別設置得太難比較好。
當然了,那個找天泉和曲澤穴中間最痛的點按壓的辦法就更簡單了。但也是三到五分鐘。
此外,中醫有個說法是“寧失其穴,不失其經”,也難怪那視頻不是讓找穴道,而是找經絡上最痛的地方,可能是一點,也可能是一段。這樣想,其實用按摩槍把心包經這一段都按一遍效果可能也不錯,還省力……
總之,按上面的方法,膽經4分鐘,崑崙穴2分鐘,膻中穴37秒,心包經6分鐘,加起來大概是13分鐘。
每天一刻鐘爲健康付出,我覺得我還是可以做到的。且看看一個月後能不能看到什麼效果。要是像書裏說的案例一樣能減肥,我就偷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