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已遲到的地鐵里,手上拿著村上春樹的《大蘿蔔和難挑的鰐梨》,讀了幾頁忍不住停下來感嘆:這才是好書,前幾天我怎麼被網絡小說蒙蔽了雙眼?
然而,被我判為好書的,大多爛尾。大概是因為我這種讀了幾頁就心潮澎湃,忍不住停下來感嘆的習慣吧。
很多書,不是不好看,而是寫得太好,我捨不得看完,而停了下來。
當然,這些書,我大概是不糾結人物命運和結局的吧。我愛的,是閱讀每一句話的過程。因為太完美,幾乎成了藝術品,於是匆匆讀完便成了褻瀆。
因此我喜歡在上班的路上看這種書。一是因為在車上實在沒別的事做,被我拖延著不看的書也不得不看;二是因為這類書不上癮,不會讓我在辦公室坐下來還神不守捨。
然而,自此從坐地鐵四十分鐘到公司的地方,搬到了十分鐘範圍內,我的閱讀量便越來越少了。近年來不學無術,知識貧乏,才思枯竭,是該怨我住得太舒適了嗎?
我果然還是很會找藉口。按阿德勒的理論,我應該是為了達到不讀書的目的,而製造了車上時間短這種破理由吧。說起來,岸見一郎的《被討厭的勇氣》是本不錯的介紹阿德勒理論的書,沒有好到我激動過度讀不下去,不過深入淺出,我相信比直接讀原著是愉快很多的。
回頭說這本《大蘿蔔和難挑的鰐梨》吧。不是小說,不是散文,應該算雜文?換句話說,就是沒什麼故事線索,順手拈來,就像我現在寫的這篇博客一樣。那麼,沒有劇情,又沒有煽情的文章,好看在哪裡呢?大概就是那一點一滴的生活瑣事和冷知識吧。讓人有看小說般窺探他人生活的感覺,又不至於陷得太深。大概,每個人都有抽離出現實生活,過不一樣的人生的願望。又或者,大家都想經歷自己無法親身經歷的,體驗平常生活不能體驗的。抽離也罷,求知也罷,村上春樹給我們還原的,不只是生活的細節,更是細節中的心情。聊聊幾筆,描寫的其實並不多,三兩句的言語,卻濃縮了情緒、感悟和眼界。這是一種精緻的享受。